愛吃過多紅肉嗎?照大腸鏡驚見「罕見雙頭龍」 醫嘆:患者才40歲

愛健康
By 鏡週刊
發布時間:2023-02-26 10:30:00

近幾年許多名人因為罹患大腸癌而辭世,根據國健署公布最新資料,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。林相宏醫師在臉書發文示警,有一名年僅40歲的患者,照大腸鏡發現非常罕見的「雙頭龍息肉」,他也感嘆罹患大腸息肉患者的年紀「真的在年輕化」。

24小時最熱

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在臉書發文分享,表示自己從醫以來做了幾千例的大腸鏡檢查,日前首次遇到一名病患體內出現約3公分大的罕見「雙頭龍息肉」,費了一番功夫才終於將息肉切除。他進一步坦言:「病患才40歲而已,大腸息肉的年紀真的在年輕化。」

林相宏醫師分享發現並切除雙頭龍息肉的照片,並提供可以開始做大腸鏡檢查的年齡建議。(翻攝林相宏醫師臉書)林相宏醫師分享發現並切除雙頭龍息肉的照片,並提供可以開始做大腸鏡檢查的年齡建議。(翻攝林相宏醫師臉書)

究竟要在幾歲時開始做大腸鏡檢查呢?林相宏建議一般族群45歲開始做,若有家族史則建議「提早到40歲、或是早於家中發病者10年開始做」,若是特殊基因族群,則需提早到20到25歲就開始篩檢。

林相宏也在貼文中點名3大高風險族群:「抽菸、喝酒等不良習慣」、「喜歡攝取過多紅肉(牛豬羊)、加工食品、含糖飲料、甜食、燒烤、油炸食物」以及「肥胖體重」,並建議這3類人也可以提早開始接受大腸鏡檢查。文末貼心提醒現在做大腸鏡檢查已經很進步,那種「做大腸鏡像生小孩一樣痛的時代早就過去了」。

林相宏醫師點名3類族群可以提早接受大腸鏡檢查,其中包含「愛吃過多紅肉」的人。(示意圖,Pixabay)林相宏醫師點名3類族群可以提早接受大腸鏡檢查,其中包含「愛吃過多紅肉」的人。(示意圖,Pixabay)

貼文一出引發討論,有人詢問這名「雙頭龍息肉」案例若再晚一點發現,是否會變成腫瘤?林相宏對此回應「絕對會」。

這婚還結嗎?典禮前一刻新娘去廁所 崩潰目睹新郎「吸婆婆母奶」

【喪屍片】皮膚潰爛、行為詭異 新興毒品蔓延全美! 街頭湧現大量喪屍

鏡週刊 大腸癌 大腸鏡

最新消息

染疫康復持續咳嗽 胸腔科醫師整理「後新冠」常見症狀

愛健康
NOW健康
發布時間:2023-02-26 12:00:00

【NOW健康 游庭語/台南報導】45歲陳女士,過去有氣喘的病史,平常熱衷於登山健走,身強體壯。去年底她確診新冠肺炎,康復至今已超過1個月以上,雖然症狀已改善,但偶爾還會乾咳,且感覺體力虛弱,尚未恢復至確診前的狀態。至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庭嘉門診就醫,診斷為後新冠病況,針對其症狀進行藥物治療,如今已順利康復。

24小時最熱


後新冠病況免疫力較低 須慎防病毒入侵引感染帶來不可逆傷害


張庭嘉說明,感染新冠肺炎(COVID-19)後,經過前面4週的急性期,大部份成人會從新冠肺炎的症狀中痊癒康復。根據英國2021年國家統計資料顯示,約2成的民眾症狀會持續或未完全恢復超過4週的時間,即為美國CDC(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)定義的後新冠病況(Post-COVID conditions,或稱長新冠)。而後新冠病況延續超過3個月者只剩不到1成,兒童確診者則幾乎很少發生後新冠病況。


▲後新冠病況常見症狀。(圖/奇美醫學中心提供)


後新冠病況的原因係因感染後產生急性發炎,身體從虛弱逐漸恢復的過程。由於免疫力、抵抗力較低的狀態下,體內潛在的病毒可能再活化或被外在環境的細菌黴菌趁虛而入,引起繼發性的感染,且身體免疫力要從免疫系統紊亂的狀態重新調整過來,需要比一般感冒更長的時間。


常見的症狀包括:呼吸系統(咳嗽、呼吸困難、體力耐力下降)、神經系統(記憶力專注力減退、認知功能變差、嗅覺味覺喪失)、心血管系統(心悸、胸悶胸痛、活動喘)、皮膚系統(紅斑、蕁痲疹、腳趾凍瘡)、其他(疲倦、肌肉痠痛)。精神方面亦可見憂鬱、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及焦慮,急性期嚴重發炎者甚至可能形成肺部纖維化等不可逆的傷害,影響到日常生活基本的肺活量。


中年女性、慢性共病症者 皆為高風險族群


張庭嘉表示,後新冠病況好發於中年女性,尤其以40至60歲者居多,另慢性共病症者(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抽菸、氣喘、肺阻塞、慢性腎衰竭、肥胖)及新冠肺炎急性期即具多重症狀者,亦都為潛在高發生風險族群。


2021至2022年美國國家級的資料庫顯示,後新冠病況短短4個月內即有78,252位,女性佔了6成以上,其中6成的後新冠病況者過去具有慢性病症病史,而少部分病人為相對健康的成年人。根據奇美醫療體系(奇美醫學中心、柳營奇美醫院、佳里奇美醫院)統計,從2022年至2023年共診治3,029位後新冠病況門診病人,其中以女性居多(1,942位,佔64%),平均年齡為42歲,而40至60歲者佔了3分之1以上,未滿18歲者則只有1成,顯示後新冠病況好發於中年女性,以及慢性共病症者的族群。


▲張庭嘉表示,後新冠病況好發於中年女性及慢性共病症多的族群,如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,建議於胸腔內科或感染科門診追蹤治療。(圖/奇美醫學中心提供)


張庭嘉提醒:確診新冠肺炎後,症狀大多會於1個月內恢復,如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,建議於胸腔內科或感染科門診追蹤治療。因為適當的抗發炎治療,有助於身體清除新冠病毒,可以減少後新冠病況的發生。密切追蹤各器官的功能,並適時提供藥物支持性治療,幫助其從損傷狀態恢復功能。而補充維生素(維生素D)也具有抗發炎、抗氧化等幫助身體修復的效果。即使感染過後,仍要注意保持社交距離、勤洗手、戴口罩,預防重複感染、再次確診。


更多NOW健康報導
▸手肘痛成因分3大類 醫師:網球肘、高爾夫球肘最常見
▸觸景更傷情!重度憂鬱症精神醫療要趁早 醫曝治療趨勢


就❤NOW健康: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

NOW健康 後新冠

最新消息

分享文章: